地址: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和平北路鑫佳源钢材市场
电话:15525058080
传真:375354368
邮箱:375354368@qq.com
已连续十几年火遍全网的“重庆棒棒父子照”,因摄影师许康平近日对“棒棒”冉光辉父子的再次拜访而引发大量关注,照片的含金量还在上升。照片主人公冉光辉和儿子冉俊超,年年都会登上大量媒体和各种热搜热榜,让这张照片以及后续的故事不断传播,成为目前国人最为熟悉的影像记忆之一。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2010年6月20日,那天正好是父亲节,我背着相机在朝天门批发商业市场周围逛来逛去,那一幕瞬间即逝,我连续按了三次快门,之后便与冉光辉父子擦肩而过。
而在此之前,我已连续在重庆市区扫街拍摄重庆棒棒长达二十天。整个有关“重庆棒棒军”的照片专题项目来源于时任《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的鼓励和支持。2010年5月,我前往杭州《都市快报》面试时,面对总编辑以及摄影部主任,我说“想用镜头记录一些渐渐消失的群体”,也许这句话打动了领导,很快我就收到可以入职的通知。傅老师之后“鼓动”我返回重庆,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拍摄了上万张重庆棒棒军的照片。7月初,我拿着这些照片来到杭州,正式加入《都市快报》摄影部,刊发了第一个图片专题版面《见了棒棒不要慌》。
也正是在这个版面上,冉光辉扛着货叼着烟牵着儿子的影像第一次见报。当时,互联网的传播并没有很发达,这张带有情绪表达的影像也没有引发大量的讨论。直到2012年的父亲节时,有一位重庆当地网络博主在微博上转发了这张照片,彻底在互联网火出圈,大批明星艺人企业家转发,成为当天父亲节火爆全网的图片。很快,重庆当地媒体拿着照片来到朝天门批发商业市场,因为辨识度很高,很快就找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冉师傅和他的儿子。
当时,重庆当地记者还让我和冉师傅通了一个电话,我们在电话里约定找机会重庆见,没想到随口一说的客套线年春天,我第一次回访冉师傅,从此开启了我们长达十多年的密切联络和跟踪回访。截止2024年,我累计11次回访冉师傅一家,特别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雷打不动来到冉师傅靠扛货买下的新房里,和冉师傅全家人一起吃晚饭,每一次都聊天聊到很晚。
而这组照片,由于时间的沉淀,影像的价值和意义开始像酒一样,越老越香,愈来愈重,也许这就是记录的价值。
第一张合影拍摄于2010年,那时候因为社会化媒体刚刚兴起,传统媒体仍然占据了传播中的核心位置。照片传播依托报纸或者杂志,刊发在重要版面上的大图,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因没有及时的评论互动,普通人并不会将照片的情绪价值不断放大,更多时候大家会以专业性的眼光看待照片,所以在2010年前后,大家印象最深刻的照片,往往是获得重要摄影比赛大奖的图片,普通人的照片要想获奖甚至刊发在媒体和杂志上都很难,因此,那时候的影像传播主导权基本都掌握在专业机构和专业摄影师手上。
2012年的父亲节,这张合影的第一次破圈传播,是网络素人博主或者素人照片走向舆论中心的开始。随着社会化媒体越来越普及,普通人的照片也有机会迅速走红。当天,冉师傅和儿子的第一张合影,因为评论区的大量及时互动,也让这张照片赋予了更深的情绪价值,例如“肩上扛着责任、嘴里叼着自己、手上牵着未来”这样的情绪化表达让照片更适合网络站点平台的传播。因为慢慢的变多的普通人开始拍照片传播照片,照片的内容和范畴开始慢慢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摄影记者不再是生产照片的唯一主角,普通人的照片也开始慢慢有机会获得全网爆火的机会。
2020年1月初,腾讯《中国人的一天》栏目独家首发这张时隔十年的合影时,吸引了几百家媒体的后续跟踪报道。不过影像传播也跟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中国人的一天》栏目配发这组报道时,不仅有详细的图文也有一部5分钟左右的纪录片同时刊发,媒体传播时,视频成为了主物料,照片仅在报道中以头或者尾的形式出现。现在回顾当时的传播,假如没有那段视频,恐怕传播量级上会有很大不同。
今年11月下旬,我返回重庆再次拍下合影并引发全网关注时,影像传播正以猝不及防的形式出现。因为我有经常发社交平台的习惯,这次传播的所有影像物料竟全部来自于我的朋友圈。媒体记者通过我的朋友圈获得了影像传播的核心内容,再通过简单的微信沟通和采访后刊发,随即引发巨大反响。之后,有超过十家媒体通过不同方式联系到我,希望获得我的授权发布或采访更细致内容的需求,但却没有一家媒体要这次我拍摄合影的相机高清图片,即使我后来在朋友圈里发布了相机里的高清合影图,也并没有媒体前来下载使用。
因为自己创业的原因,我接触不少有纪实摄影需求的甲方以及其他非常优质的视频影像内容团队,却得到了众多很不一样的反馈。因为短视频节奏极快,内容迭代升级更新的频率也很高,目前内容市场上已有大量新纪实摄影的方式出现,这一些内容的创作者大都比较年轻,但观看了整个内容后发现,形式和我们当年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通过镜头真实记录陌生人的生活、第一视角记录自己的体验、记录特别或罕见的影像。
真诚的内容当然可能形成破圈的传播,但假如没有优质的影像支撑,可能大部分都会转瞬即逝,即刻就消失在大量同质化内容中。如果你们可以慢下来好好拍摄,也许能让优质影像赢得应有的尊重。如果拥有丰富经验的纪实摄影师或专业摄影师坚守自己的圈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应对传播平台的变化,也许转机会随即到来。